第430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(4/6)

作品:《国姓窃明

镜的出现和微生物的发现,当然又让大明生化环材领域很快就能迎来一波新井喷。比如都有人开始搞历史上“巴氏杀毒法”的对比研究了。

反正现在有显微镜,可以看清微生物的生死,那就可以精确观测各种药物和卫生手段的杀菌效果了,这绝对是一个质变。

光是大明科学院下属几个研究所,这两三年里对于各种食物军粮保鲜技术的对比研究,就让大明的远征后勤保障稳定性,又上了一个台阶。

一些惠而不费的小措施小规章,和预处理的技术手段往上一堆,就让大军军粮变质吃坏肚子的概率明显下降了一点。

除此之外,比航海钟和显微镜再档次低一些的小科学发现发明,在过去五年里起码又堆积了十几项,

什么反射式望远镜、潜望镜,八十锭小宛纺纱机,砸棉机,改良式的手摇缝纫机、初代脚踏缝纫机……朱树人都数不过来了。

大明朝廷在看到“科教兴国”的希望后,对南京大学和大明科学院的支持力度也变得更大了,同时还开始琢磨另外两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。

那就是准备酌情允许各省自筹经费、设立每省一所理工科大学,就比照南大的办学方式。

于是,在过去三年里,大明在各省的科教筹备方面,下了不少力气调研和预热,进行人才储备。

可惜因为理工科人才的绝对数量还是不够,最终只能暂缓,改为分成几个小步骤走。

第一步就是立刻进行南京大学的新一轮扩招,这事儿是从小康十八年、也是南大建立的第十一年开始的。从此,南大的每年录取人数,从原本的每年600人,进一步一次性扩充到1500人。

不过扩充之后,也附带着一个待遇降低,那就是以后南大的毕业生,将不再按照举人待遇侯选派官。

换言之,“读完南大也有机会做官”的待遇,到南大的第十届学生为止,以后就没这种好事了。

扩招之后学生含金量会迎来第一次下降,但是可以得到更多人才,将来到地方上去进行科学基础教育工作,把数理化教育变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。

甚至从600到1500这扩招的900人,里有一半入学分数最低的,将来就定死了直接按照“师范生”培养,必须送到地方上教书。

而如今虽然还没能力在各省建立大学,但至少可以先建立各种中学级别的新学学堂。

目前先做到每个省的省城有一座理工科中学,教导进入大学以前的基础数理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
《国姓窃明》 最新章节第430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,网址:https://www.bqg22.org/260/260602/530_4.html